【好体育人】张可英:为400门球会员圆标准球场梦
发表时间:2017-01-03 13:5612月6日上午10点20分,“周火车”手提蔬果,又站在区体育馆旁的门球场边,探伸着脑袋,隔着钢丝围网朝场内观望。当日天空晴好,门球场内,工人们正在焊接钢条,为灌注球场顶棚支柱做准备。
“你今天来得挺早啊!”几分钟后,门球协会主席张可英也站在了“周火车”身边:“建设速度要是再快些就好了,球员们可都说‘手痒’了。”
“多亏了你带着大家积极争取,我们的新球场才能开建,以后终于能打只靠技术而赢的门球赛了。”“周火车”眼里的门球场虽“面目全非”,却满脸激动,满怀憧憬。
打门球“靠运气” 缘在球场变了形
因是火车站的退休干部,人又住在火车站附近,“周火车”因此得名。为什么“周火车”称“想打一场只靠技术而赢的门球赛”?张可英解释,原因在于老球场变了形,球员们赢球一般“靠运气”。
我区门球协会会员共400余人,常年参与协会练球、打球赛的会员200多名。每年,我区门球协会都参加市内外比赛10余次,捧回奖杯不少。特别是11月27日,区门球协会捧回“龙胄杯”2016中国门球公开赛(重庆站)第六名的成绩,区门球协会会员的球技水平可见一斑。靠运气”一说,缘由为何?张可英介绍,老门球场日晒雨淋了9年,不少设施设备老化,其中尤以球场地面变形最为严重。“除了下雨天,门球场基本没有‘休息’时间,长期被风吹、日晒、雨淋、人为踩踏,球场场地坑洼不平、草坪破裂,已经达不到规范球场的要求。在这样的场地上赢球赛,除了靠技术,当然还得靠运气。”张可英说。
接手两件重建任务 现已一一兑现
如今门球场已在重建之中,“周火车”等球员们别提多高兴了,只要有时间,尽管步行四五十分钟,也要到门球场边看看进度,询问监督建设情况,心里才觉得踏实。
张可英说,现在不仅球员们心里踏实了,她心里的石头也算落了地,因为,上一届门球协会班子及球员们交给她的两件工作,如今终于一一兑现了。
“我区打门球的多是老年人,他们没什么要求,只需要场地和放置打球器具的保管室完好。”张可英说,重建门球场、改造保管室,成了球员们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两个问题。
2015年初,刚当选门球协会主席的张可英,在组织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将尽早解决这两个大难题。”
随即张可英带领协会班子积极主动报告、争取,得到区领导、区文化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去年9月,保管室完成了改造,漏雨漏水、潮湿发霉等问题彻底解决;门球场重建项目也拟将于2017年1月底完工。张可英承诺之事已一一兑现。
希望门球技艺学习 从娃娃抓起
基础设施好了,球员们打球再无后顾之忧。可是,张可英还没闲下来,她与班子成员提出新想法:呼吁更多青少年加入门球队伍,让门球技艺学习从娃娃抓起。
“外出比赛时我们发现,门球队员越来越年轻化,他们的球技、战术着实令我们吃惊、佩服。”张可英谈及于此显得有些担忧,不过她转而坚定的说:“其实,门球规则简单、轻松有趣,可以激发脑力、促进身心,是经济实惠、老少皆宜的新运动,不少城市已经开始向青年人普及推广了,我们也应该在这方面工作上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