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体育惠民 人人争做“好体育人”

发表时间:2016-11-02 13:51

  在不久前闭幕的重庆市第五届运动会上,大渡口区佳绩频传:体育健儿们在青少年组田径、羽毛球等17个大项赛事中,一举夺得金牌87枚、银牌67枚、铜牌53枚,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渡口区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长期投入。

  一直以来,大渡口区坚持将体育作为推动转型发展和建设“新区品城”的重要载体,以“争做群众身边的好体育人”服务行动为载体,不断激发全民健身热情,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全面健身、科学健身的氛围越来越浓,有效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体育为民惠民的成效。

  A、完善健身设施 构建“15分钟健身圈”

  走进位于大渡口区八桥镇八一村的恒翔体育公园,处处洋溢着动感活力的景象。篮球、足球、羽毛球、健身操……10余项群众运动正在有序开展,市民们争相参与,热情高涨。据悉,自2015年投用起,这里便成为全民健身的乐园。每周一、三、五上午,五人制足球场、室内羽毛球场、篮球场等便挤满了前来锻炼的群众,且大家均可免费使用。

  “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买断场地的使用时间,定期免费向市民开放。该体育公园可以惠及近7万名群众。”大渡口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政府自身建设的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广大市民开放之余,类似的灵活方式可以满足更多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

  随着“103工程”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健身设施亮相大渡口,改善了群众的锻炼环境,“15分钟健身圈”逐步建成。据统计,大渡口区内近期新增篮球场35片、羽毛球场82片、乒乓球台264张、健身路径4053处、健身广场2片,包括体育馆、游泳池、滨江路自行车赛道、乡镇健身广场、全民登山步道等在内的公益性体育场地,百分百实现免费向群众开放。同时加强健身器材的安全监督,累计检查体育设施466件,维修89件,更换和新增100件,坚决杜绝伤害事故。

  B、开设梦想课堂 “好体育人”走进千家万户

  如果你是喜爱健身操、羽毛球,或游泳、太极拳的大渡口居民,现在“有福”了!不仅有设施完善的场馆免费使用,更有专业教练免费指导,手把手教你科学健身。这样的“福利”还要得益于大渡口区“争做群众身边的好体育人”、“体育梦想课堂”等服务的开展。

  据悉,大渡口区体育局在前期走访中了解到,尽管现在群众健身热情高涨,不少人却苦于缺乏专业体育知识,不知如何科学锻炼。为此,一批由体育专业人员、教授担任指导员的 “好体育人”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下设羽毛球、足球、篮球、太极拳等18支志愿服务分队,200多位志愿者走进社区、体育场馆、公园、乡村等健身活动场所,免费向群众传授健身知识与技能。

  “传授中,我们讲求‘接地气、易开展、重坚持’的原则。在收集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让更多群众参与自己喜爱的运动。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群众易于上手的项目,并通过以赛带练的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最终达到长期坚持锻炼的目的。”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好体育人”服务站79个,覆盖全区所有村和社区,建立“好体育人”行动示范点8个,目前已开展服务168次,引领群众进行科学健身5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体育梦想课堂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设置有大众健康、营养知识、科学锻炼等课程36堂。目前,已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开课45场次,用生动实用的健身知识惠及群众。

  C、注重人才培养 构筑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在“好体育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运动中来。今年4月,由区体育局主办的大渡口区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火热开赛,6天时间里近千名普通群众参与其中,上演了一场全民运动的盛宴。

  这样的场面正是大渡口区“全民体育”氛围的缩影。据悉,为不断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大渡口区定期举办老年人、职工、青少年等大型赛事,形成了从少到老人人热爱健身的良好氛围,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45%,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3.5%。全区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864名,成为群众体育扩面的重要推动力量;设有长跑、羽毛球等单项体育协会17个,会员总数达2万余人。

  经过多年探索,加上坚实的群众基础,大渡口区在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中标新立异,形成了以一线队伍为龙头、区体校及各训练基地为支撑、体育俱乐部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络,大大增强了竞技体育发展后劲,后起之秀辈出。大家熟知的奥运冠军李雪芮、女足小将李影、国家篮球队员朱彦西等,都是从大渡口走向全国和世界。在今年全市第五届运动会中,大渡口区在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运动员大赛成绩方面位列全市第二,保持良好势头。